时光,像流水一般地过去。
悠悠岁月,转眼百年,当年翻江倒海、电闪雷鸣的甲午风云,早已随着日月嬗递、寒暑更迭而渺无踪迹,荡然无存了。
啊,甲午,甲午,一百多年的历史,该有多么深厚的时光和岁月的积沉呀!我,曾一连几个月地把自己封闭在如山堆积的历史资料里,像荒远边陲的淘金者那样,一锹
我在寻觅,一支久已消逝的曲子,
一支悲壮的曲子;
我在寻觅,一个久已消逝的影子,
一个沉船的影子。
我坐在岁月的残骸里,
怅惘地寻觅着,被尘埃深深掩埋了的
历史上的一个谜;
一个被更夫偷偷锁进保险箱里的,
早已锈死了的秘密;
一个早已暗淡了颜色的,
斯芬克斯之谜。
我孤寂地困坐着,
困坐在锈迹斑斑的历史窗口面前。
我没有办法,也没有勇气,
揭开那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谜团――
那么一个庞大的海军舰队,
大清帝国威威赫赫的北洋水师,
怎么会,
怎么会如此轻易地被打得一败涂地,
凄惨决绝,魂断迹灭?
我困惑,我迷茫,百思不得其解,彳亍趑趄地走在寻寻觅觅、探索追求的路上,但始终是雾裹青山,云塞路断,杳杳天低,若明若暗。
人们常说:“百年不见百岁人!”但是,一个偶然的机会却叫我有幸破除那千古遗憾,找到了一位历经时代风霜的百岁老人杜渐离。他意味深长地告诉我说,他不仅就生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岁月里,而且,就生在烟尘炮火、?席波涛的航海世家。他的父亲杜仲就是当年北洋水师中的一名军官,先在广乙舰上当枪炮二副,后又调到致远、济远、镇远舰上当枪炮二副。更为宝贵的是,老人不仅赠送给我他的百年回忆,而且还赠送给我一本日记。虽然那本蓝布皮黄格纸和用白线装订起来的日记所载的文字寥寥,但它给我的启示却是极大的,再加上老人的注解和补叙,让我如同打开了甲午海战的历史黑匣子,破译了当年那场海上鏖兵的密码;好像把淹没到黄海深处的许多当年物证、人证,又从沉船里打捞上来,收听到了那天崩地裂的炮响和震颤人心的杀声……
下面,我就将日记上的寥寥文字和老人的口头补叙整理出来,让至今仍在关心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真实面貌的人,得到最确凿的原生态的图像。
(摘自《揭开甲午海战的黑匣子》,本文为该书序,文汇出版社2010年1月版,定价:58.00元)
《揭开甲午海战的黑匣子》 内容简介:
该书是作者在一部残缺不全的日记基础上,通过当年北洋水师的一个下级军官(枪炮二副)的亲身经历,讲述出自丰岛之战以来的全部海上鏖兵过程,它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那个惊天动地的海上鏖兵场面,也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为世人讹传的一些真实详情,揭开了何以被称之为世界第六、亚洲第一的庞大海军舰队,竟然在一支与其实力大体相当的对手面前,全军覆没?何以有天开锁钥、金帮铁底之名的天然海军良港旅顺与威海,竟然不经数旬就陷落于敌军之手?而二副本人的经历,也是委婉曲折,惊险传奇,既有足蹈火海、身栖孤岛的慷慨悲壮,又有荡气回肠、悲婉缠绵的情恋纠葛,让人读之难以释手。